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歌手苏红:父母和丈夫接连去世,她让年迈的公婆老有所依

2021-11-27|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她是八九十年代最红的女歌手,演唱了《小小的我》《三月三》等多首知名歌曲。她师承作曲大师谷建芬,但为人......
红色警戒共和国之辉 https://www.hongjing520.com/

她是八九十年代最红的女歌手,演唱了《小小的我》《三月三》等多首知名歌曲。

她师承作曲大师谷建芬,但为人低调,她的名气远不如同门师姐妹毛阿敏、那英。

她也曾是春晚常客,但一直在基层演出,为一线工作者们歌唱。

她原本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公婆疼爱她,丈夫支持她宠她。

然而,一年内她接连失去父母和丈夫,坚强的她不仅没有倒下,还把公婆视作亲生父母一样孝顺。

她就是无数观众心中的女神——苏红。

如今,苏红鲜少在公开场合露面,只有恩师谷建芬的照片里,偶尔能看到她的身影。

这些年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一个当红歌手淡出观众视线呢?

01

苏红其实不姓苏,而是姓刘,她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父母都是单位的干部。

尽管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家庭,但父母性格都很随和开朗,也很热爱文艺,尤其喜欢唱歌。

家庭条件比较好,加上从小耳濡目染,苏红也特别喜欢唱歌。对于女儿的兴趣爱好,父母并没有干涉,反而全力支持她。

15岁不到的年纪,苏红就考上了当地的本溪歌舞团,遗憾的是,她没能如愿成为歌唱演员,而是成了一名歌剧演员。

在歌舞团那几年,苏红演唱了《小二黑结婚》《江姐》《刘胡兰》等十几部歌剧,是团里的台柱子。

有一副好嗓音,气质温婉又亲切,苏红在团里人缘非常好,她同时也认识了同在歌舞团的焦立克。

焦立克比苏红大5岁,也同样出生于军人家庭,他从六岁的时候就开始学舞蹈,19岁的时候,已经摘得舞蹈界最高奖杯“桃李杯”,是非常资深的舞蹈演员,在业内颇有名气。

两个年轻人情投意合,两家都知根知底又根正苗红,两人的结合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小两口一个唱一个跳,是团里有名的和睦夫妻。

唱了几年,苏红不满足于一直在歌舞团,她一直想着,再学习深造。在唱歌剧的同时,苏红还去沈阳音乐学院进修。作为丈夫的焦立克,也非常支持妻子的选择。

198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苏红看到了谷建芬在报纸上登出的招生培训广告。

谷建芬和苏红一样,也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

苏红看到广告后,也决定去报名,她把想法和丈夫焦立克表明后,焦立克再次表示很支持妻子的决定。

就这样,苏红成为谷建芬的学生。

这对小夫妻也不会想到,这一个小小的举动,影响了苏红的一生。

02

跟着谷建芬学了两年,苏红的通俗唱法技巧突飞猛进,辽宁电视台注意到这个唱歌好听,形象又亲切的女歌手,于是委派苏红参加了1986年青年歌手大奖赛。

通俗组有苏红的两个熟人,韦唯和毛阿敏,他们也是谷建芬的学生。

不过比赛最终结果,苏红技高一筹,成为通俗唱法专业组第一名,韦唯和毛阿敏位列二三名。

这次比赛,苏红这个名字,让观众备受瞩目,她也接到了春晚的邀请。

198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苏红身着黄色衬衣,黑色裙子,一头干练的短发,向观众款款走来,演唱了一首欢快的《小小的我》。

上了春晚,苏红的名字可以说全国电视观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春节过后没多久,苏红就被调入全国总工会文工团,成为一名歌唱演员。

对苏红来说,这是文工团对自己专业能力的认可,但同时她也有点小担忧,去了文工团,就意味着要离开家乡去北京。

苏红不知道怎么开口跟丈夫说这件事,倒是焦立克先开口,他表示这是难得的机会,他愿意和苏红一起去北京生活。

丈夫这个举动,让苏红无比感动,夫妻俩真正做到了妇唱夫随,苏红也得以无后顾之忧开始完成恩师的愿望。

谷建芬办音乐培训中心教授学生的初衷,就是要写老百姓喜欢听的歌曲,她也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把这些歌曲真正唱到群众心里。

谷建芬的创作理念也深深影响了苏红,加入文工团后,尽管焦立克也随着妻子到了北京,但其实两人过着长期分居的生活。

那几年,苏红跟着文工团的同事们,出现在炼钢厂,钻井地,煤矿等基层一线。

一年下来,苏红至少要参加300场演出,时间紧迫的时候,甚至一天要安排四五场。

基层远不像歌舞团、电视台那样轻松舒适,文工团行走在一线,条件有限,环境差,都是露天舞台,夏天烈日炎炎,冬天寒风刺骨,长期高强度演唱,加上舟车劳顿,生活也不规律,苏红身体累出了毛病。

1998年,苏红发现自己一闻到油烟味就特别恶心难受,想吐也吐不出来。

原本苏红以为休息下,很快就能好,谁知一段时间过去,并没有好转。焦立克得知妻子的状况后,很焦急,苏红这才去医院检查。

诊断结果是严重过敏性鼻炎咽炎,在焦立克强制要求下,苏红减少了工作,开始在家调养。

这些年,苏红天南海北演出,家里都交给丈夫焦立克,他也开玩笑说自己成了家庭主夫。

现在苏红生病,夫妻俩也难得有时间长期生活在一起。

为让苏红有个适宜养病的环境,焦立克不仅买了盆栽绿植放家里,还把一间卧室改装成乒乓球室,每天拉着苏红打球锻炼。

结婚十多年,夫妻俩也一直没有生下一儿半女,现在苏红减少了工作,夫妻俩也将生娃提上日程。

03

2000年10月,女儿出生,新生命的到来,给这个家增添了无限生气。

焦立克辞去了舞蹈演员的工作,转为做幕后编导,苏红又开始了文工团下乡演出的工作。

家里的老人和女儿,都交给了丈夫焦立克。

对奶爸这个身份,焦立克怡然自得。然而有好事者说女强男弱不长久,况且苏红长期在外地演出,难免遇到其他人会动心。

类似话听多了,焦立克也开始有点担忧,加上刚好身边一个同事因为类似情况离了婚,他心里更没底。

得知丈夫有心结后,苏红先是口头承诺,自己根本不是那样的人,然后她将家里车子和房全都转到丈夫名下,包括家里买了一点的股票和基金资产,也一并转入。

原本焦立克只是心里有一点点心结,看到苏红如此主动,他反倒不好意思。

从那之后,夫妻俩再没提过这件事,一家三口和和美美过了几年。

谁也不会想到,这是这个小家庭,最后几年的欢愉时光。

2009年冬天,苏红的父亲在老家被查出肝癌晚期,苏红陷入深深的自责中,这么多年她很少回家,没有及时带父亲去检查。

父亲生病,作为女儿,她唯一能做的,就是让父亲这最后的时光,过得轻松一点。

当时有一种特效药,高达7万块钱一针,苏红让父亲注射了两针,病情出现了短暂的好转。

谁知道三个月后,父亲病情突然恶化。

人说落叶归根。

弥留之际,父亲唯一的心愿是回到山东老家去看一看。

这个重任落在女婿焦立克身上,他向医生详细询问了注意事项,然后租了一辆房车,将病重的老人,带回山东老家。

见到了曾经的乡亲,看到了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父亲也没有遗憾了,2010年5月,老人安详去世。

相濡以沫几十年,一个去世了,留下的那一个,才是最痛苦的。

苏红的母亲承受不了丈夫去世的沉痛打击,一下子病倒了,苏红和焦立克放下手头所有工作,日夜守在母亲身边。

三个月后,母亲也去世了。

短短四个月时间,失去两位至亲,苏红再也扛不住,她病倒了。

原本身体很好的父母,从查出生病,到双双去世,不到一年时间,苏红无数次回想起父母在世时的场景,整夜整夜睡不着,饭也吃得少,瘦得跟以前判若两人。

焦立克理解妻子的痛苦,他也很难过,但是他不敢倒下。

女儿还小,妻子情绪不好,这个家还需要他撑起来。

焦立克每天变着花样做一些苏红爱吃的饭菜,又故意拉着她打球、唱歌,转移她的注意力。

多年家庭主夫生活,焦立克收拾家务、做饭菜,都是一把好手,他拉着苏红,要她跟着自己学做菜,烤面包。

在丈夫陪伴安慰下,苏红逐渐从失去双亲的悲痛中走出来。为了让妻子散散心,焦立克主动提出,趁国庆节,一家三口回大连去看看。

这次出游,厄运再一次悄无声息降临在这个刚恢复元气的家庭。

04

在大连海边,一向身体很好,跳舞、游泳样样精通的焦立克,游了几分钟便上气不接下气。

多年的经验告诉他,这肯定不对劲。

从大连回来后,夫妻俩去了解放军医院做检查,结果是晴天霹雳。

焦立克和苏红父亲一样,患的是晚期肝癌,即便调养得好,最多也只有半年寿命。

多年以来,家里大小事都是丈夫一个人扛着,如今丈夫生病,苏红接过了丈夫的重担。她首先要做的,是不让丈夫因为病情而消极。

那段时间,苏红还像以前一样,穿着打扮整齐,化点淡妆,跟没事人一样安慰焦立克,说是虚惊一场,只好好好调养,很快能出院。

然而焦立克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2011年5月,因多处脏器衰竭,焦立克去世了。

不到一年时间,接连失去三位至亲,苏红觉得人生仿佛跟自己开了一个玩笑,和父母分隔两地,和丈夫分居多年,如今一个个离自己远去。

和苏红一样悲痛的,还有焦立克的父母。

两老都是军人,如今白发人送黑发人,老人承受不住丧子之痛,双双病倒。

公公多年心脏病复发,婆婆一直有糖尿病,因过度悲伤,病情也恶化。

苏红强打起精神振作起来,安慰二老说,焦立克去世了,以后苏红就是他们的女儿,她不会丢下老人不管。

早在苏红加入文工团时,单位分了房子,苏红考虑到公婆只有这一个儿子,主动提出把老人接到北京来一起生活。

公婆到来之前,苏红提前将光线好、房间大的主卧腾出来,把床铺好,老人衣物鞋袜准备好,让他们一来就像自己家里一样。

公婆一辈子是军人,性格有点强势,尤其婆婆,对这个儿媳妇常年在外演出不着家,她颇有微词。

苏红知道老人的性格,也了解他们作为父母的心理,从来不将这些事放在心上,还是一样跟公婆亲亲密密。

人心都是肉长的,公婆看到苏红确实尽心尽力,对她态度很快好转。对这一切,焦立克看在眼里,也很感激妻子的体谅。

现在焦立克去世了,苏红又当儿子又当媳妇,日夜不离守在两老病床前,还想尽办法开导老人。

苏红经常安慰公婆,人已经去世,最重要的,是活着的人过好当下的生活,让去世的人安心。

老人不是不明事理的人,他们也知道苏红一个人扛着这个家不容易,他们也心疼苏红。为了不给媳妇添负担,他们也变得积极主动起来。

对两老的转变,苏红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在计划着,给老人找点事做打发下时间,于是给老两口报了老年国画班。

一周四节课,每次上课,苏红亲自开车接送。多年从不间断,国画班那帮老同学,人前人后都羡慕这老两口,说媳妇比亲女儿还贴心。

为给公婆增强学画信心,苏红将两老的画作装裱起来,挂在自己工作室,有亲友同行到访,她主动介绍,他们的点评,对公婆是莫大的鼓舞。

近些年,苏红专心照顾老人和女儿,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偶尔看到她照片,是和恩师谷建芬及一帮同学在一起。

历经半世纪风雨,苏红看起来还是那么亲切和善,坚强乐观。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绥化新闻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绥化新闻网 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