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八位投研人士把脉港股:港股投资机会渐显 科技股要优中选优

2021-11-22|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今年的港股市场,终于打破“五穷”魔咒,却意外迎来“六穷七绝八翻不了身”的局面。继6月下跌后,7月港股迎......
帝国时代2高清版下载 https://www.aoe520.com/aoe2xz/

  今年的港股市场,终于打破“五穷”魔咒,却意外迎来“六穷七绝八翻不了身”的局面。继6月下跌后,7月港股迎来暗黑时刻,恒指和国企指数分别下跌9.9%和13.4%,恒生科技指数则在7月27日创下指数成立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7.97%);8月,港股依然未能逆转命运,恒指勉强守住25000点大关。

  进入9月,港股依然反复震荡,科技股经过短暂反弹再度回调,市场何时能够企稳?哪些板块更具投资价值?后市又会面临哪些风险?中国基金报记者专访了易方达中概互联基金经理范冰、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子公司助理总经理孙宇飞、富国中国中小盘基金经理张峰、嘉实基金董事总经理兼价值风格投资总监张金涛、国泰基金国际业务投资总监吴向军、景顺长城大中华基金经理周寒颖、万家瑞兴灵活配置基金经理刘宏达和融通核心价值基金经理张婷。

  多因素引发港股调整

  港股投资机会逐渐显现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6月到8月,港股经历了连续三个月的下挫,尤其是7月跌幅巨大,目前市场是否已经企稳?

  吴向军:6月至8月港股波动巨大,原因在于产业政策集中调整引发市场担忧。撇开短期涨跌,从中长维度来看,港股投资生态正发生着积极变化。6月初,恒指历史最大改革的第一批调整名单正式生效,标志着港股投资生态积极转变的正式开启。市场预计将有更多新经济领域明星个股陆续纳入,科技、消费、医疗多领域新经济行业的覆盖度将进一步提升。新经济占比的提升、产业结构的变迁将吸引越来越多全球资金配置港股,提高其交投活跃度。

  张峰:经历这几个月的下挫,港股大多数的下跌动能得到释放,可能还存在继续往下的空间,假如再下跌一些的话,可能是较好的进入时点。指标股、大盘蓝筹等股票如果跌到上次低点附近,可能形成三次探底,从估值角度来说也比较有吸引力。

  张金涛:最近在政策进一步规范引导下,港股市场的一些板块调整较充分,可挖掘的投资机会逐渐显现。实际上,从历史估值波动来看,港股比A股波动要小很多,特别适合做长期价值投资。

  刘宏达:港股市场6月至8月的下跌,主要体现了海内外资金对于国内宏观月度数据下行的谨慎情绪。根据我们对港股市场近10年历史统计,每次熊市恒生指数从高点最大跌幅25%~32%,非熊市调整幅度不会超过20%,2021年恒生指数从2月份到最近低点累计下跌20%,但目前的国内宏观经济和货币环境并不支持港股走入熊市,我们倾向判断,港股已进入底部的配置区域。

  孙宇飞:目前来看港股市场大概率企稳了,首先,这一波的下跌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体现政策对行业基本面变化相应的影响;其次,市场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有比较明确的预期;再次,南下资金开始出现净流入。如果后面宏观方面没有超预期的负面数据,或再出台对基本面产生影响的政策,市场信心会逐步恢复,海外资金及南下资金也会随着市场信心的恢复继续流入,也有助于市场的企稳。

  张婷:港股市场已出现筑底企稳的信号,未来复苏的可能大于继续调整的可能。以下指标显示出港股市场可能会筑底反弹:第一,港股盈利预期增速当前显示出回暖迹象;第二,剔除新纳入个股的影响,恒生指数市净率一度跌破2003年以来的最低值;第三,指标显示市场恐慌情绪已有所修复。未来随着市场情绪转暖,港股有望筑底反弹。

  看好低估值价值股、

  消费医药科技成长股

  中国基金报记者:后续会采取怎样的投资策略?看好哪些行业板块、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

  吴向军:中长期来看,随着大量的优质中概股回归、新经济比重提高、南下资金逐渐加码,与A股存在强互补性的港股仍然值得期待。港股的基本面和资金面仍在向好发展,随着更多新经济独角兽和美股优质中概股回归后,港股的投资生态将愈发具有活力。接下来我们仍将密切关注全球新冠疫苗普及、经济复苏、港股改革、美联储政策及海外市场波动等情况。

  周寒颖:预计会有更多的中国公司考虑首选港股上市,以及中概股回归香港上市。预计下半年美国退出量化宽松(TAPER)加上行业监管预期企稳,港股迎来较好的布局窗口。

  张金涛:我们会继续保持中高仓位运作。在经济结构性改革以及科技进步的大背景下,我们会持续优化组合结构,以消费、医药、科技、先进制造为主要布局领域,持续挖掘具有较高成长潜力的优质个股。

  我们特别关注三类机会:一是优秀龙头企业在合理的价位上持续创造价值带来的赚取长期回报的机会;二是行业发展过程中,有快速成长潜力的公司在由小变大的过程中被市场低估或误判带来的获取超额投资回报的机会;三是价值股被低估带来的估值回归以及股息回报率的收益机会,不过,要警惕“估值陷阱”。整体而言,优质的可创造持续回报的股票尤其是价值股才是基金的压舱石。

  张峰:一方面,会关注一些相对低估值的价值股;另一方面,未来几个月港股不排除有再次探底的可能,如果港股出现了三次探底,接近上次的低点甚至短期下破这个低点,可能要为明年的行情做一些准备,今年跌幅较多的互联网、消费、生物制药一类成长股的投资机会,届时可能会是一个较好的进入时点。

  刘宏达:首先,我会选择公司和行业基本面向上的公司,这里面又分为两类公司,一类是市场认可公司优质的基本面,股价处于高位,但我们认为公司的基本面向上的动能依然远超市场预期,盈利会进一步超预期上行,如周期品、半导体、新能源上游等;另一类是公司基本面不错,但估值被政策担忧压制明显,估值处于历史底部,我们认为随着担忧解除,这些公司长期配置机会显著,如互联网、软件、物业服务等行业。

  孙宇飞:整体策略还是立足企业基本面分析,挑选高质量的证券,把握市场脉络,作中长期投资布局。尤其是经过今年以来的调整,很多优质的企业估值已经到相对合理的区间,是进行布局的好时机。

  未来可以关注的资产或行业,一是长期具有成长空间的科技、消费、医药板块,二是高端制造行业,包括基础材料、半导体、新能源、电子制造等,是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有些处在“卡脖子”的地位,具备进口替代的技术的企业。

  张婷:下半年我们相对看多港股市场,对于市场会保持相对乐观态度,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建议重点关注三类机会:一是受益于国内基建预期升温,景气度边际改善的周期板块,二是估值触底后迎来长期布局时间窗口的稀缺成长板块,三是短期受到政策影响比较严重的科技互联网行业。

  科技股要优中选优

  中国基金报记者:科技股此前经历大幅下挫,近期又开始有所表现,您如何看待这类资产目前的投资价值?还面临哪些风险?

  吴向军:长期看好新经济变革以及相关产业,包括互联网、新能源、芯片、医疗器械、生物科技、通信等行业。此前经历大幅下挫,一些优质标的或已跌出性价比,而个股分化或进一步加大,投资者或可选择相关基金平滑个股风险。

  周寒颖:鉴于数字经济呈指数级增长,加强监管是全球趋势。中国互联网行业强监管时代开启,政府监管目的是规范平台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为产业升级助力、增加消费者福利。在互联网巨头罚款落地和监管细则出来前市场情绪悲观,呈现净流出局面。围绕政策监管,未来互联网投资逻辑将发生重大变化,如是否引导正确的价值观、是否产生社会正外部性、是否为产业链实现1+1>2共赢等,需要重点关注。

  张金涛:对于高估值的板块,如科技、医药、比较热门的互联网股票,要优中选优。一些典型的港股、大的科技股,估值经过这波调整以后,回到了历史均值,如果市场不好,比如说美股再回调,可能还会再跟跌,但下跌的空间不大。另外,这些个股的业绩仍有增长,拉长两三年来看,如果估值还在历史均值水平的话,大概率能获得投资回报。

  至于港股科技互联网板块,此前市场上存在一定的恐慌情绪,我们认为等到政策落地之后仍有再布局的机会。

  张峰:科技股经过前期的下跌,不排除有短期继续在低位盘整的可能:也许还有更多政策出台,且今年互联网公司盈利增速普遍比较平淡。如果再次下探到前期低点,可能是较好的进入时点。

  刘宏达:科技股是港股的核心资产之一,随着中国产业升级和对科技的投入,必将涌现出一批具有稀缺价值的优质新经济龙头企业,因此,港股中的部分科技硬件公司和已经形成一定壁垒的互联网公司具有较高的长期投资价值。但这类公司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政策的扰动、竞争格局的演变、上下游供需格局的变化等潜在风险,股价也会在波动中不断产生较好的建仓机会。

  孙宇飞:针对科技板块,我们需要自下而上研究每一个公司的竞争优势、商业模式、公司管理层等方面,来评估其长期投资价值。我们认同某一些细分赛道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但需要优中选优。面临的风险主要有政策风险、行业竞争风险、中美博弈的不确定性。

  张婷:长期来看,互联网公司投资价值已经凸显。监管的意图并非遏制互联网企业做大做强,未来政策大概率是倾向于规范行业发展而非颠覆行业。从美股的经验来看,互联网公司也面临过多次监管压力,但业务拆分的风险和概率较低,多数公司在规范后再次焕发生机。因此,相对长线大资金可逐步介入互联网相关公司。

  短期来看,该类资产仍可能面临一定波动风险,反垄断措施下相关个股在情绪面仍会受到负面影响。目前来看,我们并不知道监管措施是否已经完全出台,这在交易层面会带来一定的波动。

  范冰:港股市场超过七成的市值是新经济板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科技行业。美国的纳斯达克100指数近期仍不断创出新高,中概科技龙头相对美国科技龙头出现深度折价,估值修复推动8月下旬以来港股科技股出现反弹。展望未来,数字经济仍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境外中概股所代表的发展速度快、创新能力强的龙头公司,是中国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部分。但目前难言反弹会变成反转,投资者仍然需要关注风险。

  警惕“估值陷阱”

  中国基金报记者:港股一直有“估值洼地”之说,现在港股整体估值处于何种水平?未来哪些政策或市场因素会有助于港股市场的表现?

  吴向军:经历了短期快速下跌,港股进一步下行风险较小,但政策影响难言彻底结束,预计港股波动仍会较大。中长期而言更需关注港股股市结构与A股的互补性,以及诸多在港上市的优质科技公司的表现。

  周寒颖:香港市场是一个离岸市场,70%以上的参与者是机构,其中欧美机构投资者又占了大部分,但香港市场对于欧美机构投资者来说,并不是一个必投的市场,很多是通过被动基金和亚洲基金、中国基金来部分投资。因此,香港市场流动性非常高,当面临宏观风险时,就成为首先撤离的那一部分市场。自2018年以来,港交所做了很多努力,改变市场标的优质性。我觉得这个市场已经从一个Alpha市场变成了Beta+Alpha市场,创造了大量的投资机会。

  张金涛:港股估值相对没有A股高,现在也处于历史中枢偏下的位置。2020年遇上疫情,加上整体业绩增长有限,所以,港股这边是合理偏低估值下面的业绩修复。在偏低估值加上业绩修复的阶段,通常港股会跑赢A股。且从全球流动性来说,港股比A股整体还是有优势的。

  关于估值,投资者还是要警惕“估值陷阱”,并不是估值低就一定好。港股市场是一个拥有深度价值投资机会的市场,港股在业绩不好时往往有很好的价格,但被低估不意味着一定能涨,也有可能是“估值陷阱”。所以,在港股投资时,要满足一些额外的约束条件才能买入并为组合贡献收益,例如在可见的时间维度内有持续的业绩改善的趋势。

  张峰:今年以来港股表现比较平淡,在全球范围内也比较落后。整体来看,2019年、2020年港股都显著跑输了A股。但从历史角度来看,港股和A股给投资人带来的长期回报是比较接近的,所以,港股存在补涨的机会,可能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逐步展开。

  刘宏达:从历史纵向对比来看,恒生指数交易在历史22.7%分位和均值以下0.4倍标准差;横向对比来看,AH溢价指数达到143,接近历史上2015年的高点,与发达市场主要指数相比,恒生指数也处于偏离历史均值较大的位置。因此,无论从历史纵向对比还是全球横向对比,港股都具有较高的配置价值。

  孙宇飞:目前港股的估值处在历史底部水平,恒指的预测PE(彭博一致预期)12.3倍,横向比较全球股市也处于底部,但不同板块所处的历史分位数不同。

  未来有利因素主要包括:港股有很多优秀标的,中长期有投资价值;政策方面对于市场经济和民营经济支持的表态,有利于港股市场的企稳和回升;港股通扩容及美股中概股回归,有利于提升市场关注及行情的修复。

  张婷:纵向来看,9月8日港股PE估值为11.37,位于均值以下水平;PB估值为1.19,位于均值一倍标准差附近水平。港股当前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

  横向来看,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在全球主要风险资产中估值排名靠后,港股确实是全球风险资产的估值洼地,估值较低且股息率较高,性价比优势突出。

  范冰:整体来看,港股市场整体的估值水平在过去5年平均值一倍标准差之下,处于合理区间。2018年以前,港股市场以传统经济企业为主,其中很多企业在A股和港股两地同时上市,H股相对对应的A股有较明显的折价。2018年港交所改革上市制度以来,港股市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成长风格的新经济公司占比已经超过传统经济企业,未来对港股估值水平的研究,应该更加聚焦在具体行业和赛道。

  中概股调整带来布局机遇

  中国基金报记者:如何看待香港市场中概股投资机会?其价值有多大?

  吴向军:短期内互联网巨头或持续波动,不过,健康的互联网、高科技产业仍然是国家发展的重心。中长期来看,随着中概股回归和新经济产业巨头在港股上市,公募、险资、年金等长线资金持续南下流入增配港股。这类新经济科技公司在当下和未来,都是中国经济重要支柱,也将成为港股长期投资的重要主题。

  周寒颖:海外市场的运行模式,不以盈利为上市要求,让我们有机会参与一些资质不错的早期互联网公司的成长,它们拥有相对稳定的提供较高回报率的盈利模式。这样的公司,它的用户数还没有见顶,同时有一个快速增长期,我们可以在左侧布局。同理,还有医疗器械领域,虽然前期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费用,但也构筑了比较强的前置研发壁垒,在赛道中积累了巨大的竞争优势,也是值得长期持有的。

  张金涛:随着恒指持续改革,港股已成为中国新经济公司国际融资及投资的桥头堡。互联网平台等新经济正在成为港股的主要成分,提升港股短中长期的预期收益,进而吸引资金持续流入改善港股市场的流动性。

  同时,港股盈利有望回升,海外资金也有望持续流入。从市场结构看,随着海外监管压力增加,中概股从美退市、来港股上市的越来越多,新经济龙头不断上市有望进一步优化恒指,提升其成长性。这些成长性公司会相对改善港股市场结构,提升市场整体投资价值。通过长期投资这些公司,可以享受其在市场份额扩张、盈利扩张的过程中带来的回报。

  张峰:中概股经过今年的大幅下挫,监管风险、盈利增速放缓等风险基本都在股价中得到了体现,如果未来出现进一步下跌,可能是一个较好的进入时点。

  刘宏达:严格来说,大部分香港市场的上市公司主要业务都面向内地,都可以算作中概股。由于香港资本市场发展较早,前期也吸纳了很多优质的行业龙头赴港上市融资,直到现在,港股市场都是全球IPO融资前两名的市场,代表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新技术、新消费、创新药等公司,陆续来到港股市场,会吸引更多海内外资金流入港股市场。

  孙宇飞:如果香港市场中概股指中资企业,这也是香港市场最主要的构成部分。香港市场的中国概念股,背靠中国内地的经济发展,可以说是坐在经济发展的高铁上。中概股未来成长和发展空间巨大,对于中概股的未来成长是充满信心,无论是大蓝筹还是各行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都具备长期发展空间。

  由于投资者结构、流动性、研究覆盖深度等多方面原因,部分标的估值与投资价值不匹配,低估了相关企业发展潜力。某些行业领先的龙头企业,在中国经济的提质增效大背景下,未来将获得长足的发展,具备较大投资价值。

  张婷:自2020年5月底美国参议院通过《外国公司责任法案》以来,已有多个中概股接连回港二次上市。在《外国公司责任法案》的相关法规要求下,在美上市中概股如连续三年无法提供审计工作底稿将会被实施禁止证券交易,预计未来在美上市中概股会有更强的回港上市需求。考虑到港交所对二次上市的公司要求较高,如能顺利二次上市可看做对公司竞争能力的保证,同时,这些公司往往是国内市场比较稀缺的,因此,顺利回港二次上市的公司值得密切关注。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原标题:八位投研人士把脉港股:港股投资机会渐显 科技股要优中选优)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绥化新闻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绥化新闻网 X1.0